点击排行榜 |
|
|
29942 |
|
|
24569 |
|
|
23038 |
|
|
19322 |
|
|
19104 |
|
|
17912 |
|
|
17499 |
|
|
14785 |
|
|
13809 |
|
|
13277 |
|
|
12729 |
|
|
12671 |
|
|
12376 |
|
|
12043 |
|
|
11974 |
|
|
 |
 |
 |
学校公告 |
|
|
 |
来源:不详 | 文章关键字: | 浏览次数:1461 |
|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儿童因年龄小、抵抗力弱很容易被传染。学校具有人口密集、人员接触密切的特点,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一旦暴发后果极其严重。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特作以下温馨提醒,请您认真阅读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秋季常见传染病及其主要症状
1、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午后低热、咳嗽、咳痰、咯血,严重者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
2、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的疾病。其主要是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经飞沫或接触传播。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发病24~48小时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较少。
4、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大多无前驱症状,常以腮腺肿大和疼痛为首发体征。常先见于一侧,然后另一侧也相继肿大,表面发热但多不红,触之有弹性感并有触痛。
5、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口痛、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二、秋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1、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2、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用手揉眼睛,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咳嗽或打喷嚏时要遮住口鼻,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用流水清洗。
4、把好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应季蔬果,忌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喝白开水。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保证2~4小时的户外活动;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以免身体抵抗力下降,每天要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6、必要时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三、发现症状及时诊疗,采取措施有效控制
1、家长须每日关心孩子身体状况。若发现孩子有头痛、发热、咳嗽、出疹、呕吐、腹泻、腮腺肿痛等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将医生诊断结果及时告知班主任。如确诊为传染病,要立即向学校报告,切不可因耽误学习而隐瞒不报。
2、对确诊为传染病病例的孩子,根据渝卫【2011】77号文要求,传染病患者需按规定隔离治疗。流感隔离至热退后2天;手足口病隔离7~10天,直到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疱结痂;流行性腮腺炎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约21天;水痘隔离至全部疱疹变成干结痂,但不少于病后14天。隔离期满须凭正规医院的病愈证明到学校医务室检查后方可回班上课。
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就能有效地阻断校园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我校已利用广播、健康教育课、卫生板报等阵地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并一如既往地对学校食堂、学生饮用水等实施严格卫生管理,强化学生晨午检、学校环境绿化及消毒预防等工作。愿家校携手齐心协力,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
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祝您和家人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渝中区马家堡小学 2018年9月21日 |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收藏页面】 |
上一篇:告家长书
下一篇: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告家长书 |
|
 |
|